第二章:現代城市規劃產生、發展及主要理論
(三)現代城市規劃思想的演變(熟悉)
《雅典憲章》、《馬丘比丘憲章》基本上是對當時的規劃思想進行總結,然后對未來的發展指出一些重要的方向,成為城市規劃發展的歷史性文件,從中我們可以追蹤城市規劃整體的發展脈絡,建立起現代城市規劃理論發展的基本框架。
1、《雅典憲章》(1933年)
背景:20世紀上半葉,現代城市規劃基本上是在建筑學的領域內達到發展的,甚至可以說,現代城市規劃的發展是追隨現代建筑運動而展開。在現代城市規劃的發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的《雅典憲章》也是由現代建筑運動的建筑師所制定,反映的是現代建筑運動對現代城市規劃的基本認識和思想觀點。運用了近代理性主義的觀念。
理論思想:人民的利益是城市規劃的基礎,以人的尺度和需要來估量功能的分區和布局,為城市規劃的發展指明了以人為本的方向。
思想基礎:奠基于物質空間決定論的基礎之上,認為通過物質空間變量的控制,以形成良好的環境,則可自動地解決城市中的社會、經濟、政治問題,促進城市的發展和進步。
思想方法:提出功能分區,認為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是城市的四大基本活動。它依據城市活動對城市土地使用進行劃分,突破了過去追求圖面效果和空間氣氛的局限,引導規劃向科學的方向發展。
功能分區及其之間的機械聯系:從對城市整體的分析入手,對城市活動進行分解,在揭示問題的基礎上提出改進建議,將各個部分結合在一起復原成為一個完整的城市。(在印度新城市昌迪加爾的規劃中,得到了具體實踐)
城市規劃的基本任務:制定規劃方案,建立各功能分區在終極狀態下的 "平衡狀態"和"最合適的關系"。城市看成一種產品的創造,物質空間規劃成為城市建設的藍圖。
【例題】《雅典憲章》的思想基礎是( )
A.以人為本,功能分區
B.物質空間決定論
C.綜合多功能
D.大眾參與
答案:B
2、《馬丘比丘憲章》(1977年)
背景:形勢的發展變化,要進行修正。于1977年在秘魯的利馬召開了國際性學術會議,在馬丘比丘山上簽署了《馬丘比丘憲章》。
(1)強調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系,并將之視為城市規劃的基本任務。
(2)摒棄了《雅典憲章》機械主義和物質空間決定論的思想基石,宣揚社會文化論的基本思想。其中社會文化論認為,物質空間只是影響城市生活的一項變量,而且這一變量并不能起決定性的作用,而起決定性作用的應該是城市中各人類群體的文化、社會交往模式和政治結構。
(3)《馬丘比丘憲章》認為城市是一個動態系統,城市規劃師必須把城市看做為在連續發展與變化的過程中的一個結構體系。
(4)提出區域和城市規劃是個動態過程,不僅要包括規劃的制定而且也要包括規劃的實施,這一過程應當能適應城市這個有機體的物質和文化的不斷變化,更強調城市規劃的過程性和系統性;城市規劃成為一個不斷模擬、實踐、反饋、重新模擬的循環過程。
(5)強調規劃的公眾參與--理論基礎是戴衛多夫20世紀60年代 "規劃的選擇理論"和"倡導性規劃"--基本意義在于不同的人和不同的群體具有不同的價值觀,規劃師要表達不同的價值判斷并為不同的利益團體提供技術幫助。
(6)《馬丘比丘憲章》不僅承認公眾參與對城市規劃的極端重要性,而且更進一步的推進其發脹,提出:城市規劃必須建立在各專業設計人員、城市居民以及公眾和政治領導之間的系統的不斷相互協作配合的基礎上,并鼓勵建筑使用者創造性地參與設計和施工。
【例題】《馬丘比丘憲章》更強調城市規劃的( )。
A.整體性 B.系統性 C.過程性 D.動態性
答案:CD
3、兩個憲章之間的有關變化
《雅典憲章》的主導思想是把城市和城市的建筑分成若干組成部分;《馬丘比丘憲章》的目標是將這些部分重新有機統一起來,強調它們之間的相互依賴性和關聯性。
《雅典憲章》的思想基石是機械主義和物質空間決定論;《馬丘比丘憲章》宣揚社會文化論,認為物質空間只是影響城市生活的一項變量,并不能起決定性作用,而起決定性作用的應該是城市中各人類群體的文化、社會交往模式和政治結構。
《雅典憲章》將城市規劃視作對終極狀態的描述;《馬丘比丘憲章》更強調城市規劃的過程性和動態性。
現代城市規劃理論概述
編輯推薦: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