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城鄉規劃師考試《規劃原理》第一章:城市與區域發展
大綱要求
1、熟悉城市與區域發展的相互關系
2、熟悉區域城鎮體系及城鄉發展的一般規律
(一)城市與區域發展的相互關系(熟悉)
城市和它所在區域存在著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和相互制約的密切關系。
【例題】城市與區域的關系( )。
A.相互依存 B.相互對立 C.相互促進 D.相互制約
答案:ACD
1、城市在區域發展中的作用
城市在區域發展中的作用:城市是一定地域范圍的中心,城市的某些職能對其所在區域發揮著輻射和吸引的作用。
中心城市與區域的關系:
(1)中心城市的發展必然要開發和利用周圍地區的各類資源(包括:自然資源,社會和經濟資源等),對周圍地區工農業生產和經濟社會發展起促進作用。
(2)中心城市的形成和發展受到相關區域的資源及其他發展條件的制約。
(3)中心城市與區域內其他城鎮的關系既有相互促進一面,又有相互制約一面,其中相互促進是發展的主導方面。
城市與經濟區域的聯系主要是指:物流、人流、信息流。
2、區域條件對城市發展的影響
區域條件對城市發展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其中較為重要方面有:對城市發展方向、城市發展規模、城市布局、城市空間結構等的影響。
(1)城市發展的區域分析--發展戰略(優劣條件、職能、地位、作用)
影響城市發展方向的區域因素有:
①進行區域資源與經濟發展條件評價。
廣義的資源包括:礦產、土地、水、氣候、生物的自然資源;人口素質、勞動力狀況、產業結構以及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相結合的社會、文化資源等。
②研究區域經濟結構、消費結構、就業結構等對城市產業發展的影響,充分考慮城市與區域的經濟聯系。
③分析區域內各主要城鎮之間的職能分工。
(2)城市發展規模的區域論證
城市的規模包括人口規模和用地規模。由于用地規模隨人口規模而變化,所以通常所說的城市發展規模主要是指人口的發展規模
區域生產力發展與布局:生產力的發展影響區域城市化水平,生產力的布局則直接影響城鎮人口的分布和城市發展的規模。
(3)城市形態與區域空間結構
城市布局形態變化具有客觀發展規律,城市布局有多種空間結構形態,采取何種布局形態,需根據各地區的地理條件,生產力發展水平、各類城鎮的性質與規模等進行具體論證,實事求是地確定城市的形態與空間結構。
(二)區域城鎮體系及城鄉發展(熟悉)
1、城鎮體系及其城鄉發展的概念
(1)城鎮體系是指在一個國家或相對完整的區域中,有不同職能分工、不同等級規模、空間分布有序的聯系密切、且相互依存的城鎮群體。
(2)城鄉發展是指區域內城市、鄉村經濟社會的相互聯系及發展狀況,城鎮體系的形成和發展是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驅動力,城鎮體系的發育狀況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城鄉的整體發展水平。
2、城鎮體系的特征
群體性
關聯性
層次性
開放性
動態性
整體性
【例題】城鎮體系有哪些特點( )。
A.整體性 B.依賴性 C.開放性 D.層次性
答案:ACD
3、城鎮體系與城鄉整體發展
(1)城鎮體系與城鄉整體發展一般規律
① "城市向心增長"(集聚)
② "城市離心增長"(輻射)
(2)手段--為了使城鎮體系得到健康、穩定、持續的發展,有必要通過規劃對其作出科學合理引導和調控。
(3)目的--協調城鎮體系發展中集聚力與輻射力之間的關系,以求得城市與區域的同步發展和區域城鄉發展經濟、社會、環境效益的統一。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