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內部控制評價和審計
一、企業內部控制評價
企業董事會或類似權力機構應當定期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進行全面評價、形成評價結論、出具評價報告。內部控制有效性是指企業建立與實施內部控制對實現控制目標提供合理保證的程度,包括內部控制設計的有效性和內部控制運行的有效性。
(一)內部控制評價的原則
企業對內部控制設計與運行的有效性實施評價,應當遵循全面性原則、重要性原則和客觀性原則。
(二)內部控制評價的內容
企業應當從內部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內部監督等要素人手,結合企業業務特點和管理要求,確定內部控制評價的具體內容,建立內部控制評價的核心指標體系,對內部控制設計與運行情況進行全面評價。
(三)內部控制評價的程序
企業開展內部控制評價工作,一般程序為:設置內部控制評價部門、制定評價工作方案、組成評價工作組、實施現場測試、匯總評價結果、編報評價報告等。
(四)內部控制評價的方法
企業在開展內部控制檢查評價工作過程中,應當根據評價內容和被評價單位具體情況,綜合運用個別訪談、調査問卷、專題討論、穿行測試、實地査驗、抽樣和比較分析等方法,廣泛收集被評價單位內部控制設計和運行是否有效的證據。評價方法的選擇應當有利于保證證據的充分性和適當性。
(五)內部控制缺陷認定
1.內部控制缺陷的定義和分類
(1)內部控制缺陷按其成因分為設計缺陷與運行缺陷。
(2)內部控制缺陷按其表現形式分為財務報告內部控制缺陷與非財務報告內部控制缺陷。
(3)內部控制缺陷按其嚴重程度分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與一般缺陷。
2.內部控制缺陷的認定標準
企業對內部控制評價過程中發現的內部控制缺陷,應當綜合分析缺陷的成因、表現形式及重要程度,并按照一定的標準將各項內部控制缺陷分別認定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
(1)財務報告內部控制缺陷的認定標準由該缺陷可能導致財務報表錯報的重要程度來確定,主要取決于兩方面因素:該缺陷是否可能導致內部控制不能及時防止、發現并糾正財務報表錯報;該缺陷單獨或連同其他缺陷可能導致的潛在錯報金額的大小。
(2)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參照財務報告內部控制缺陷的認定標準,合理確定非財務報告內部控制缺陷的定量和定性認定標準。
(3)常見的內部控制重大缺陷情形參見相關內部控制評價指引。
3.內部控制缺陷的報告和整改
(1)內部控制缺陷報告應當采取書面形式,企業應根據內部控制缺陷的嚴重程度向相關部門報告,還應根據內部控制缺陷的影響程度合理確定內部控制缺陷報告的時限。
(2)企業對于認定的內部控制缺陷,應當制定內部控制缺陷整改方案,按規定權限和程序審批后執行。
(六)內部控制評價報告
1.內部控制評價報告的內容
內部控制評價報告一般包括下列內容:董事會對內部控制報告真實性的聲明;內部控制評價工作的總體情況;內部控制評價的依據;內部控制評價的范圍;內部控制評價的程序和方法;內部控制缺陷及其認定;內部控制缺陷的整改情況和內部控制有效性的結論。
2.內部控制評價報告的編制
(1)內部控制評價報告按照編制時間的不同,分為定期報告和不定期報告。
(2)內部控制評價報告的編制主體包括單個企業和企業集困的母公司。
(3)內部控制評價報告的編制程序包括:內部控制評價部門對工作底稿進行復核,根據內部控制缺陷判斷內部控制的有效性;搜集整理編制內部控制評價
報告所需的相關資料;撰寫內部控制評價報告;將內部控制評價報告上報經理層審核、董事會審批后確定。
3.內部控制評價報告的報送
內部控制評價報告報經董事會批準后對外披露或報送相關主管部門,通常應于基準日后4個月內報出。
4.內部控制評價報告的使用
內郁控制評價報告的使用者包括政府監菅部門、投資者及其他利益相關者、中介機構和研究機構等。
二、企業內部控制審計
(一)內部控制審計的涵義
內部控制審計,是指會計師事務所接受委托,對特定基準日內部控制設計與運行的有效性進行審計。
內部控制審計與內郁控制評價、財務報表審計既有內在的關聯又有本質的區別。
(二)內部控制審計的程序
1.計劃審計工作
2.實施審計工作
注冊會計師按照自上而下的方法實施審計工作,將企業層面控制和業務層面控制的測試結合進行。
3.評價控制缺陷
注冊會計師需評價其識別的各項內部控制缺陷的嚴重程度,以確定這些缺陷單獨或組合起來是否構成重大缺陷并影響其審計結論。
4.完成審計工作
包括取得企業簽署的書面聲明、與企業溝通控制缺陷、形成審計意見并出具審計報告。
(三)內部控制審計報告
審計意見的類型包括無保留審計意見、帶強調段的無保留意見、否定意見、無法表示意見。
編輯推薦:
(責任編輯: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