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91麻豆免费免费国产在线_男女福利视频_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小向美奈子_在教室里和同桌做校园h文

當前位置:
首頁 >> 學歷類 >> EMBA >> 輔導資料>> 正文

2015年EMBA考試輔導:案例分析1

發表時間:2014/12/11 14:00:20 來源:互聯網 點擊關注微信:關注中大網校微信

商院案例:平安保險的“魔方”

在中國內地某小鎮,你購買了一份中國平安的保險產品,那么,流程可能是這樣的:柜臺服務人員會將你的資料掃描進電腦,資料被迅速傳輸到位于上海張江的后援平臺,在那里,文檔作業部會對你的信息錄入、保全;只要信息完備,資料會送去質量控制流程,保單流轉到核保作業部,負責風險審核的專業人員會分析你的風險狀況,出具核保意見;一旦核保部門同意,其后,會計作業部門將會登場,負責資金交割、承保事宜……全過程分工協作,實現流水線作業。

平安集團就只銷售一份保險給你嗎?很可能不會,利用數據挖掘技術,它可以推測你潛在的理財需求推送其他產品,比如由其控股的深圳發展銀行的某款理財類或者小額貸款產品……這是中國平安集團董事長兼CEO馬明哲對于“綜合金融”的一個基本構想:打造一個強大的后臺系統,提供綜合理財服務,提高單位客戶購買率,解決各項業務融合的難題。如今,現實離夢想正越來越近。

解剖麻雀

后援中心平臺是馬明哲龐大構思的支點。

2001年12月,中國正式加入WTO,平安集團管理層和中國許多企業一樣,要思考如何“與狼共舞”。“當時,討論最多的,就是中國金融企業如何應對國際金融集團多元化的經營優勢,以低成本、高效率、高品質的服務抵御這股沖擊。”平安副董事長、常務副總經理孫建一說。外在競爭環境與內在變革需求,推動了中國平安后援集中的進程。

當時,多數金融企業采取分散的運營作業模式——分支機構各自建有獨立運營的后臺。以平安為例,分支機構遍布全國300多個城市,全部是“五臟俱全”的“麻雀”,職能涵蓋從保單銷售到核保、理賠等整個業務鏈條,自主權力大。

隨著業務做大,機構層級增加,管理制度執行的“折扣率”同樣在放大。孫建一不諱言,當時平安流程上漏洞不少,“比如,我在保險公司,跟你很熟,你的車或者企業本來沒有上保險,出事了來跟我商量,我偷偷給你補一個保單再給你賠付,這種事情在基層機構時有發生”。長此以往,平安不可承受“制度漏損”之重。

“諸侯自治”式的管控架構,在服務標準、運營效率的局限性也日益明顯:運營和服務標準存在極大的地區差異,內部流傳的一個經典段子是,同樣“被狗咬傷”,全國范圍平安理賠規則有數十種,賠償額度相當程度上取決于投保人在哪里被狗咬。各地區專業技能與資源無法有效共享,各地業務量有波動,理賠核保人員無從調劑余缺;服務和純后臺功能混雜,分支機構領導層忙于應付各類事務,對客戶服務關注不足。

管控模式的變革,絕不僅僅關系錢掙多掙少。一直以來,平安都有打造綜合性金融平臺的愿景,當時平安已經在保險、證券等板塊率先進行布局,可是,如果 “小而全”的模式繼續,綜合金融根本無從落地。其中,最核心的不足是,由于分散在各地的客戶數據缺乏分類、挖掘和整合,集團公司難以發現最有價值的客戶、綜合評估客戶的全部風險,并為其提供全面的金融解決方案。

再者,假使一個區域主管只負責純粹的財險業務,這種會銷售、懂管理、曉業務的人才,還是可以找到;如果是在綜合金融的架構下,人才的需求又是個什么概念呢?這位主管得通曉財險、壽險、證券、銀行等各類業務,平日還要操勞公司的后臺運營,基本不可能。“要真正把綜合金融做起來,內部分工只能越來越細,彼此各司其職,得依靠合力。”平安集團副總經理顧敏說。

其時,國際大型金融企業采取的是另一種方式,以匯豐銀行為例,將前臺業務和后臺操作徹底隔離,在全球有11個后援服務系統,其中之一位于巴西一個人口僅數十萬的偏遠小鎮,它集中了匯豐在美洲的所有后臺業務。

郭曉濤是波士頓咨詢公司(BCG)金融機構服務部的合伙人兼董事總經理,從事金融咨詢服務已逾10年,對后援集中的益處做了如下歸納:產生規模效應,控制整體人員規模,提升運營效率;人員術業有專攻,提高專業化服務水平;流程標準化,風險控制得到加強;前臺、后臺職能界定清晰,前臺可專注于市場變化,提高反應速度和靈活度。對2001年的平安集團而言,此舉牽一發而動全身,實則組織和流程再造,平安要找到一批能甩起袖子干活、更要懂方法論的人。

事實上,平安“后援集中”的構想,早在上世紀90年代后期就已萌生,但其“頂層架構”的設計在2002年才基本成型。所謂“架構”設計,簡而言之,就是要“解剖麻雀”。“平安的分支機構不再是完整的單位組織,分支機構轉型成‘柜臺’,主要任務是打市場、接保單,后臺處理集中到總部,所有運營按照制度設置流程。”孫建一說道。

消減“阻尼系數”

目前年僅30歲的顧敏,在2003年成了這一工程的操盤手。

無疑,馬明哲依然是此項組織再造工程的靈魂人物,他確立了項目的整體理念——流程化、專業化、工廠化,將相當部分工作時間放在上海,親自推進張江后援基地的建設。但是,馬明哲本人不可能全盤參與流程設計,2003年他委任顧敏具體操盤。

顧敏是張子欣帶領的麥肯錫團隊的一員,2000年加盟平安。后援平臺建設,他也是“門外漢”,馬明哲如此“點將”的考慮,他從沒問過,“可能覺得我比較有空,而且有動力推進這件事情”。受任后,顧敏向馬明哲提了一個要求,請他給平安所有A類干部寫公開信,闡釋“后援集中”的價值以及所有人該持有的態度,“老板(馬明哲)最重要的支持是他的決心,以及他讓所有的人都知道他的決心。”

據說,馬明哲曾評價說,其高管團隊里有兩個真正靠“方法”做事的人,顧敏是其中之一,“后援集中”確實要講方法論,牽涉的絕不僅僅是業務流程。“業務分散的時候,各分支機構統管人、財、物,集中化之后,后援中心常由總部全權負責,這就強化了總部的控制力,縮小了分支機構管理層的權限范圍,容易產生利益沖突。”郭曉濤評述道。

平安總部管控的范圍觸及了管理費用等敏感領域。馬明哲曾經舉過這樣的例子:“比如珠海分公司的經理花了3000元請客吃飯,以前給當地財務,直接就報銷;現在,得掃描發票直接發到上海,后者一看發票對不對,二看分公司賬戶有沒有錢——平安‘收支兩條線’,審核過了報財務經理才可以批準。全過程辦事的人根本不認識珠海的經理,發票隨機排號,像美國領事館簽證排到誰就是誰。”

更何況,組織再造,戰略上固然需要,業務層面卻非當務之急。當時平安業務發展順利,沒有大亂子,后援集中又不能直接提升業績;而中國文化本來就偏“小而全”,拿走的流程,就是分支機構被剝奪的權力。對于平安的吃螃蟹之舉,當時有不少內部干部問:“為什么要折騰?”

2002-2003年間,平安陸續組織數批干部赴巴西參觀匯豐的后援中心,進行“洗腦”。

時值中國保險業大發展時期,震動仍不可避免,孫建一坦言,“后援集中”加速了平安大批區域管理層的出走;顧敏則自承,當初“自己的團隊不太受歡迎”。

顧敏一再提醒自己的團隊要“不添亂,或少添亂”,采用的方式則是富有中國政治智慧的“試點”運行法。在顧敏印象中,平安從來沒有一項工程“試點”的時間這么長,“2003年9月成立項目組做規劃方案,2004年4月至10月在浙江省湖州市先做試點,到2005年年中,試點范圍覆蓋全浙江,當年9月份才進行全國推廣。”

首站之所以選擇湖州,是因其業務量小。當時湖州分公司才10個人,一年財險保費1000多萬元,壽險才100多萬元,“干出壞事也不至于傷筋動骨”,地方公司抵觸心理少了很多。

郭海濤說,金融機構后援平臺的建設,往往事關內部組織體系再調整、分支機構職能的重新定位,比如,全能型的架構開始轉變為以產品銷售、渠道拓展、客服服務等功能為主,總部與分行的合作關系也要重新梳理,基本是一個轉型過程,絕非可以一蹴而就。“我們也不敢把所有的后臺都拆掉,一點點的來,有問題不斷修補。”孫建一說。

細節的磋磨

當顧敏的團隊初到湖州,隨身帶的的議題清單上有數十個課題,可是,隨著試點的深入,議題數量最終膨脹到了數百個。

2002年,匯豐銀行以6億美元入股中國平安。雖然匯豐在技術層面給了不少支持,但是,它并沒有輸出一堆詳細的操作手冊給平安——由于各國法律環境差別大,即便有,參考意義也有限。顧敏當時收到了一些來自巴西的資料,可惜他看不懂西班牙文。匯豐在流程方面的幫助,主要集中在方法論以及運營的指標體系,“真正有用的不超過五頁紙”,實際作業的流程,常常需要團隊對瑣碎細節進行琢磨。

顧敏舉例說,一張紙質單證的“填寫框”是否合適,能夠影響后端錄入效率變動20%,因為信息框的大小、顏色甚至線條粗細都會作用于客戶填寫的方式,并反映在字跡的辨識度,而錄入最耗費時間的恰在于辨識。

其次,出于監管或者風險防范的需求,權限管理的要求同樣嚴格。假設客戶A給客戶B轉賬100萬元,在平安的系統,當單證影像傳到后臺后,這個影像將至少被切分成3塊——A姓名、B姓名、100萬,由3個操作員分別錄入這些基礎信息,經由系統整合進入下個環節。由于監管要求,金融機構需要審核這筆交易,這時候將有專人看到整筆交易的完整信息,然而,系統禁止他做記錄或者更改信息,如果發現交易有問題就將單證駁回,是其唯一的權力。“錄入的人不能了解所有信息,掌握信息的人無權更改信息”,這就是制衡。

除了細節的不斷復盤,具體哪些流程需要做集中,同樣要做權衡。“集中代表著高度的標準化,無論天南海北,都要遵守唯一的步驟,靈活度就差,而各地服務業務模式總會有一些本土化的特征,這都只有在深刻理解業務的基礎上才能拿捏準確。”郭曉濤說。

要根據業務模式中定義幾大關鍵流程,事實上,顧敏的團隊起初也犯了不少錯誤,誤以為電話服務與核保都是單獨的流程,后來發現,電話服務只是客戶服務的一個手段,核保只是發展業務過程中的步驟。如果單獨定義這些環節為流程就很麻煩,因為局部定義最優,從全局角度上看往往是災難。最終,保險業務中跟終端客戶有關流程就只定義為3項:新業務流程、理賠流程和客戶服務的流程。

這些流程定義之后,隨著運營的展開,必須要不斷改進,逐步完善細節,比如,填寫框可容納字數的數量,究竟是70字還是100字更合適?“運營是非常苦的,永遠不可能很光榮、輝煌,而且天天要跟亂七八糟的細節打交道,只有一群獨特的人才會去干。”顧敏說。

2004-2005年間,中國平安將車險理賠區域、壽險核保、壽險財務收支和壽險契約作業等4個領域做了省級集中;2006-2009年,后援平臺建設進入全國推廣期,此間年金、證券、信托、銀行等后臺業務陸續集中,并實現了產、壽、養、銀一次集中。至此,如何集中化的業務模式、需要怎樣的技術及系統平臺等,“第一階段”的核心命題基本解決。2010年開始,后援平臺進入“降低運營成本、支持交叉銷售”的第二階段,主要探討如何通過跨系列的共享達到降低運營成本、建立協調效益,支持多產品的交叉銷售。

綜合的“魔方”

在顧敏看來,后援集中,最大的價值在于潛移默化地改變平安人的思維習慣。比如說,以前分公司的領導,隨時能讓秘書通知核保人員加班,現在,他不可能在最后一分鐘通知在上海的后臺人員加班,每個季度如果要加班,那么,大概預計的工作量有多少,要找多少人,都得自己提前做規劃,在團隊協作中尋找配合。

這種習慣對于綜合金融服務提供商尤其重要。因為,綜合金融往往涵蓋的業務特別廣泛,單單一項銀行業務,就有對公和零售之分,且各自又有負債業務和資產業務,如果換換分法,還有產品方、渠道方,甚至有人同時扮演產品方和渠道方,在如此復雜的情況下,單兵作戰,不可能做好服務。

平安集團綜合金融的模式,馬明哲用16個字概括,“集團控股,綜合經營,分業監管,分業經營,整體上市”。在他看來,綜合金融其實并不玄妙,本質與超市沒太大區別,“理財需求日益增多的客戶,需要一種節省時力,以最便捷的方式,按照客戶切身的需求,多元化、個性化、一站式的金融服務”。就金融企業而言,不同子公司可以共享客戶、IT、后援平臺、品牌等資源,創造單一金融業務所不可比擬的優勢,其業務和利潤結構更為穩定。畢竟,金融用戶的獲取成本非常高昂。

在中國平安,現在,后臺系統能為交叉銷售提供兩種支持:其一,利用數據挖掘技術,可以分析何種類型的客戶更容易購買何種類型的產品,進而就特定客戶進行針對性的產品設計和策略營銷;其二,能夠推測某一位客戶具體需要何種類別的產品,直接通過短信、郵件等形式向客戶做推送,其中,客戶本身的資產信息則是保密的。比如,當C客戶主動來電咨詢的時候,后臺系統可以提示客服D推薦某一款理財產品,可是來電的C賬上持有5萬現金,投資回報率很低,D并不知道。

后臺系統對于綜合金融的支持,并不會一直停留在分析與預測的功能。孫建一說,平安未來設想能將數十萬的保險銷售員轉化為客戶經理,可供出售的產品涵蓋壽險、產險、基金、信托計劃等,至那時,強大的后臺系統將能大大擴展該群體的服務能力。

目前,平安已經開始提供“一帳通”等增值服務,客戶只需要一個賬戶、一套密碼、一次登錄,就可以管理所有平安賬戶和50多個其它機構的網上賬戶,實現保險、銀行、證券等一站式服務。而協同效應已經初步顯現。不過,較之國際領先的金融機構能向一個客戶賣出4-5種產品,還是很有距離。

某種意義上,綜合金融就近似于一個魔方,雖然只有6個表面、6種顏色,但是,其運作的難度就在于,當你想一面呈現出同種顏色的時候,你必須要全面評估對于其他5面的影響。

孫建一說,中國平安正在許多方面進行探索,現在的綜合開拓主要在互為渠道方面做文章,“比如,信托做PE業務,就希望能夠在銀行板塊開戶,未來上市,證券板塊來做IPO”,他坦言,現在只要利用制度辦法,比如各地的聯席會議制度,來協同推進各項業務。孫建一期待平安能夠形成這樣的文化氛圍,“做任何業務,其它的板塊都主動思考自己的業務線能夠扮演什么樣的角色,做到服務功能的自動集成。”

“如果你沒有養成相互協作、相互信任的習慣,綜合金融無從談起,無論你持有多少金融牌照,都僅僅是個持股的投資者。”顧敏說。

編輯推薦:

2015年EMBA考試輔導:案例分析匯總

(責任編輯:ldx)

2頁,當前第1頁  第一頁  前一頁  下一頁
最近更新 考試動態 更多>

考試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