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介紹2012年注冊資產評估師考試《建筑工程評估》第十一章 建設用地的知識點精講輔導,希望對您的復習有所幫助!!
第一節 建設用地的特性和分類
一、建設用地的特性(熟悉)
(一)非自然生態利用
建設用地以土地的非自然生態附著物為主要利用方式。
土地的非生態功能--土地的承載功能。
土地對于工程建設來說,是發揮了地基和場所的作用。
(二)區位利用
區位是一個相對概念。
(三)逆轉的相對困難性
從建設用地重新變為農業用地則較為困難。
二、建設用地的環境(了解)
(一)自然環境條件
1.地貌條件
地貌條件對城市規劃和建設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地形、地勢和各類地貌現象三個方面。
(1)地形
①地形直接影響著城市的分布位置、平面結構布局。
在河谷地帶的階地,山區的山間盆地以及平緩地帶,一般都為城市選址的理想地點。
②地形坡度對各項建筑物的用地布置和工程設施的建設都產生著多方面的影響。
在平坦地區常要求地面坡度不小于0.3%,以利于地面水的排除。
(2)地勢
利用地形地勢,進行城市規劃設計,還可使城市輪廓豐富,空間生動,形成一定的城市外觀特征。
(3)地貌現象
地貌現象主要影響各項建設用地的選擇和建筑物的穩定性。
城市建設用地,以在河岸平直地段為宜。
在黃土地貌地區不宜作為建設用地。
2.地質條件
地質條件主要包括工程地質、水文地質和地震三個部分。其中,地基承載力、地下水和地震對城市規劃和建設的影響較大。
(1)地基承載力(承壓力、地耐力)
各種建筑物對地基承載力的要求:如工業建筑一般要求為150~200kPa;重工業廠房建筑要高于這一數字;民用建筑不同層數有不同要求,層數越高要求越高。
(2)地下水
地下水按其成因與埋藏條件,可分成上層滯水、潛水和承壓水三類。
具有城市用水意義的地下水,主要是潛水和承壓水。
地下水位過高時,不利于工程地基。
(3)地震
地震烈度九度以上地區不宜作城市用地,更不能用來建設新的城市。
3.水文條件
水文條件是指江、河、湖、海等水體的水量、水位、水質、流速等方面的情況。
(1)河川湖海等地表水體的分布
是城市形成發展的基本條件,主要反映在地理位置上。
(2)江河等地表水的水情要素
污水處理設施以及排污管道出口等,均應布置在河流下游;反之,居住用地、水源地則應安排在河流上游。
(3)江河湖海
是沿河、沿江城市的主要水源,其水量的大小影響城市發展規模和決定工業項目的選址。
(4)江河洪水位
洪水位以上0.5~1m的地段,才可選作城市用地。
4.氣候條件
與規劃相關性大的氣候要素有:風象、氣溫、日照等方面。
(1)風象
風象包括風向和風速兩個方面。
把有污染的工業用地布置在當地盛行風向的下方,即工業區應位于居住區的下風向。
風速越大,污染物越易擴散,亦即單位容量內的污染物濃度越小,污染程度就越低;風速越小,污染物越易集聚,污染程度就越高。
(2)氣溫
氣溫是指離地面1.5m高的位置上測得的空氣溫度。
大氣溫度隨高度增加而遞減。
(3)日照
建筑物的布置,一般均以東南向為宜,以取得較好的采光條件。
(二)經濟環境條件
1.一般要求
(1)城市規劃條件。如土地用途必須符合城市規劃的要求。
(2)交通運輸條件。不管是哪一種類型的建設用地,都應具備相應的交通條件。
(1)基礎設施條件,包括電力供應、上水、下水、道路等。
2.工業建設用地要求
從選擇廠址的角度來說,工業建設用地應符合下列要求:
(1)必須符合工業布局和城市規劃的要求。
(2)廠址選擇應對原料、燃料及輔助材料的來源、產品流向、建設條件、經濟、社會、人文、環境保護等各種因素進行深入調查研究,并應對其進行多方案技術經濟比較,擇優確定。
(3)接近資源條件或產品消費市場,水、電、氣、能源等協作條件便利,并應有方便、經濟的交通運輸條件,與廠外鐵路、公路、港口相連接。
(4)居住區、交通運輸、動力公用設施、廢料場及環境保護工程等用地同時選擇。
(5)散發有害物質的工業企業廠址,應位于城鎮、相鄰工業企業和居住區全年最小頻率風向的上風側,不應位于窩風地段。
(6)廠址應具有滿足建設工程需要的工程地質條件以及水文條件等自然條件。
(7)廠址應有利于同鄰近工業企業和依托城鎮在生產、交通運輸、動力公用、修理、綜合利用和生活設施等方面的協作。
(8)廠址應位于不受洪水、潮水或內澇威脅的地帶。當不可避免時,必須具有可靠的防洪、排澇措施。
三、建設用地的分類(熟悉)
土地分為:12個一級類,56個二級類。
相關文章:
關注:2012年注冊資產評估師考試報名時間 報考條件 考試用書 報考指南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