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內審師考試經營分析和信息技術輔導資料
7.2.2 分配支持部門的成本
一個企業的部門可以被劃分為生產者部門和支持部門兩類,將支持部門與生產有關的成本費用分配到適當的生產部門和產品是核算成本的重要步驟。分配方法有三種:
直接分攤法(direct method of allocation)--變動成本按該部門使用的服務成本按其占全部服務的比例分攤,固定成本則按生產部門的常規或可用生產能力分攤。
順序分攤法(sequential method of allocation)--也叫層次法,此方法認為支持部門之間存在一定相互利用服務的情況,人為地將提供服務的部門劃分層次,自頂向下逐步分攤服務成本,直至最終分攤到生產部門。
交互分攤法(reciprocal method of allocation)--此方法認為支持部門之間存在完全的相互利用服務的情況,一個支持部門利用另一個支持部門的成本被計入本部門的總成本,新的支持部門總成本再按生產部門的使用情況被分攤到相應的生產部門。
7.3 職能導向與作業導向
管理會計系統可以被劃分為職能導向系統和作業導向系統,兩者均被廣泛應用。職能導向管理(functional-based management,FBM)會計系統從20世紀初就已經出現了,目前仍被廣泛應用于制造業和服務業。作業導向管理(activity-based management,ABM)會計系統也被廣泛使用,而且越來越受以那些產品和顧客多元化、產品復雜化、產品生命周期較短、產品質量要求高、競爭壓力大的企業的重視。
兩者的比較如下:
職能導問
|
作業導向
|
1.以單位產品為動因
|
1.以單位產品和單位產品作業為動因
|
2.以成本分攤為主
|
2.以追溯為主
|
3.狹義和僵化的產品成本核算
|
3.廣義和靈活的產品成本核算
|
4.關注于成本的管理
|
4.關注于作業的管理
|
5.稀少的作業信息
|
5.詳盡的作業信息
|
6.單個部門業績的最大化
|
6.全系統業績的最大化
|
7.使用財務業績指標
|
7.使用財務和非財務業績指標
|
2011年內審師考試經營分析和信息技術輔導資料
作業成本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是產生于20世紀80年代末期的一種先進成本管理方法,由哈佛商學院的Kaplan教授和賓夕法尼亞大學的Cooper教授提出。這種方法把企業經營過程劃分成一系列作業(各種活動),通過對作業成本的計量間接計算出產品的成本。作業成本法認為:產品消耗作業,作業消耗資源;生產導致作業發生,作業導致成本發生,作業是成本管理的重點。
作業成本會計法的依據是生產加工產生作業活動,作業活動耗用資源。因此,ABC法不是分批成本法與分步成本法之外的另一種獨立的方法,而是用以發現分批成本與分步成本法中的成本數字的一種方法。ABC法的獨特之處在于它以作業(影響成本的因素)為中心并視之為基本的成本對象,會計入員利用作業成本計算系統匯總生產的所有作業活動成本,進而確定產品成本。相反,傳統方法發現分批成本法與分步成本法中的成本數字是依賴于一般通用會計制度(財務會計制度),而不是根據組織中的作業進行。因此要實行ABC法,一般的會計制度滿足不了要求。ABC實行的條件要求具備強有力的計算機環境,利用光學掃描、條形碼和機械化等系統,故所花費的成本比傳統方法要高,但由于它的成本計算更準確,能夠提供給管理者更有用的成本信息,能夠使工程師利用其提供的資料評價不同的產品設計方案,因此現在也有很多企業青睞這種方法。但是,作業成本法不符合公認會計準則,不可用于對外財務報告。
相關文章
更多內審師模擬試題查看 中大網校內審師考試頻道
編輯推薦: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