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齡階段教育的個體發展任務
1.幼兒期與學前教育
幼兒期是一個人的啟蒙時期,被公認為進行早期教育的最佳時期,此階段中,有許多對人生具有重要意義的最佳發展期:3歲前的語言;4歲開始的圖像知覺;5歲的數數與簡單計算,以及生活、行為習慣與節奏的初步養成等。
認知方面,幼兒最大的變化在于口語的發展,2-3歲是語言學習的最佳時期。
幼兒的思維尚具有不可逆性、靜態性、不合邏輯等特征。
學前教育的獨特任務是:(1)幫助幼兒掌握語言工具和日常生活使用的各種器具;(2)形成與他人合作或理解、服從外在規則及成人要求的兩種交往模式;(3)初步形成積極要求自己和相信自己學習能力的態度等。
2.童年期與小學教育
是一個人一生發展的基礎時期,也是生長發育最旺盛、變化最快、可塑性最強、接受教育最佳的時期。
小學生由口頭語言逐步過渡到書面語言。
思維開始從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過渡到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
自我意義進一步發展,對自己有一定的評價。
對道德概念的認識已過渡到比較抽象、本質的認識,并開始從動機與效果的統一來評價道德行為。
小學教育階段的任務是:(1)在入學教育時,讓兒童認識到自己的社會角色發生了重要變化;(2)為未來作基礎性的構建,培養學習興趣和良好的生活與學習習慣;(3)獲得基礎性、工具性的知識與能力;(4)發展初步的抽象和邏輯思維能力,形成對己、對人、對集體的積極態度;(5)培養對未知世界和新鮮事物進行探究的欲望等。
3.少年期、青年初期與中學教育
少年期學生半成熟、半幼稚。
抽象邏輯思維占主導地位,并出現了反省思維。
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有所發展,但仍帶片面性和主觀性。
成人感產生,獨立性強烈,社會高級情感迅速發展。
道德行為更自覺,能通過具體的事實概括出一般倫理性原則,并以此來指導自己的行為。
青年初期是個體在生理、心理和社會性上向成人接近的階段。
抽象邏輯思維已從經驗型轉向理論型,開始出現辨證思維。
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識,但自我肯定與自我否定常發生沖突。
意志的堅強性和行動的自覺性有了較大的發展,但有時也會出現與生活相脫節的幻想。
初中教育階段的任務:(1)加強青春期教育;(2)培養學生正確的判斷和選擇能力;(3)提供更多的選擇可能和自由探究的空間;(4)教會學生學會擇友與交往,學會自我防衛和保護自己。
高中教育階段的任務:(1)加強理想教育,培養學生用于承擔責任、積極開拓、為創造更美好的未來而努力奮斗的精神;(2)注意促進學生社會性的發展,組織學生進行社會實踐;(3)全面設計學校生活,讓學生身心在多方面得到發展。
本周熱門:
編輯推薦:
(責任編輯:zhang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