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復習中,部分考生對寫作有畏難情緒。本文僅就審題、立意和寫作心理幾個問題談一些看法,以助考生攻關。
審題,就是通過對考題的審視、分析,確定寫作的方式、范圍和文體,把握寫作中心和立意方向。
審題應注意以下三個問題。
一、要全方位審題,明確題目、材料及其要求中的限制部分和未限制部分。限制部分必須嚴格遵守,未限制部分要認真分析判斷。
例如,1990年成人高考作文:用下面一段話作開頭,寫一篇四五百字的短文。題目自擬。在漫長的生活跑道上,并沒有人向我們發出那激動人心的起跑槍聲,但在我們的四周,卻處處是無聲的“起跑”信號。此題的寫作方式是續寫。所給開頭一段話采用比喻手法,形象地點明了在改革開放時期社會生活中競爭的特點。所謂“信號”,是挑戰也是機遇。這段開頭語言富有激情,感情色彩濃,續寫部分也應保持這種風格。寫作范圍是社會生活道路。文體未限,可根據自己的寫作優勢來選擇記敘文或議論文。立意方向是,通過對“信號”的反應和感受,表現時代精神。
二、審題要過細,構思要充分利用所給的條件。
例如,1993年成人高考作文:人的愛好是多種多樣的。每種愛好都有其產生的過程、具體的表現以及個人的收益與感受。請以《我的業余愛好》為題,寫一篇敘議結合的文章。要求:1.只寫你的一種業余愛好。2.字數不少于700字。此題并不難審,但有的考生太粗心,只看了開頭“人的愛好是多種多樣的”,卻沒注意下邊的要求“只寫你的一種業余愛好”,于是大筆一揮,寫了自己的集郵、釣魚、游泳等多種業余愛好。另外,仔細審視,題目的敘述,實際上已經暗示了此文的框架,即業余愛好的產生過程、具體表現、個人的收益與感受。
三、審題要為立意作好準備。
立意所在往往就是命題作文的題目重心。例如1986年成人高考作文《一次實踐的啟示》中的 “啟示”,1988年作文《發生在我身邊的變化》中的“變化”都是立意之處。1998年作文《讀書與文明》屬于關系型議論文,立論當在兩個概念之間的關系上。此題題意寬泛,應以大化小,化一般為個別。立意之處可以是讀書能教人以美德,把人引向坦途,造福于社會;也可以從讀書對文明影響方面立論,如語言修養、行為禮儀、陶冶情操等。
總之,審題的目的是把寫作規范于一定的條件和要求之中。考生應強化審題意識,把握審題方法,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
立意,就是指記敘文中確立主題思想,議論文中確立中心論點(立論)。
立意的原則是聯系實際,即聯系社會現實和考生自己的工作、生活、思想實際。立意的要求是正確、鮮明、集中、深刻、新穎。審題和立意是寫作中既有區別又聯系緊密的兩個環節。審題是寫作的前提,立意是寫作的關鍵,也是寫作的難點。為此,考生在立意中應注意以下兩個問題。
一、要全面分析題目,準確理解題意。
尤其是給材料作文,要認真閱讀材料,辨析其多層意義,在把握主要矛盾的基礎上準確立意。例如,習作:據報載,今年某大學對全校學生進行了一次語文水平達標測試。在這次稍稍高于中學語文水平的測試中,達到及格線最多的是本科生,也僅有60%,最少的是博士生,才有30%。一位比較優秀的本科生留校作助教,為一位研究生導師整理書稿。書稿送到出版社沒幾天就被退了回來,原因很簡單,出版社的編輯只粗粗瀏覽了一遍,就發現了200多個錯別字。針對上述材料,寫一篇不少于 700字的議論文,題目自擬。這是一個易于引人思考的論題。有的考生從“語言文字是一個民族文化重要組成部分”談起,立論為“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質”,雖然立論面過寬,論述易流于空泛。也有的考生沒有認真閱讀材料,劈頭就說:“堂堂的中華民族,一個擁有十二億人口的大國,居然只有屈指可數的少得可憐的那么一點人漢語水平過關。”這樣粗心,而且帶有情感定勢意味,寫下去必然偏離題意。有些考生從大學生應具備的知識結構入手,立論為“提高大學生的語文素質勢在必行”。這就準確地理解了題意抓住了主要矛盾。由于立論集中、鮮明,論述會針對性強,有說服力。
二、要重視立意能力的訓練和發揮。
立意是一個綜合運用觀察、分析、綜合、想象、聯想等多種能力的思維表達過程。考場作文的一個特點是在可寫性與可發揮性之間的空間比較大。因此,考生應從訓練思維能力入手,提高立意能力,并在考場上得以發揮。一是思維的廣泛性訓練,多角度立意。所謂角度,就是觀察、分析事物的著眼點,也是文章立意、構思的出發點。各種事物本來就具有多義性。“一樹梅花萬首詩”。同一個題目,同一個材料,從不同的寫作意圖出發,可以從不同的側面去把握,就會從中提煉出不同的思想意義。考生在拿到題目時,要廣開思路,選一個自己理解清楚、體會深刻、有話可說的角度去立意,鋪陳成文。思路越開闊,立意的角度就越多,立意的選擇余地也越大。
例如,1995年成人高考作文:《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自今年2月1日實施以來,引起了社會各界的極大關注。僅中央電視臺就清理出必須停播和須作修改的廣告近300條,其中主要是食品、藥品、化妝品方面的廣告。請以《小議虛假廣告》為題,寫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議論文。這是一個反映社會現實的論題,立論也要從現實出發。認真分析題意所涉及的各個方面,立論可以采用的角度有:廣告從無法到有法的立法角度、虛假廣告帶來的不良風氣和其他負面效應的角度、虛假廣告嚴重地損害了群眾利益的角度等。題目中的“小議”正是提醒考生,只需選擇一個角度進行論述即可。根據經驗,考場作文不宜數次變換立意角度,更要防止思路散亂,“腳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二是思維的深入性訓練,立意力求深刻。成人高考作文命題與社會現實聯系緊密,要求文章要有一定的思想高度和理論高度,大多立意應具有時代氣息,體現時代精神。
例如,成人高考1989年和1996年的作文都是給材料命題作文,都是在擺出一些社會現象之后,要求考生針對這些現象立論為文,前者題目是《從公用電話亭被損壞談起》,后者題目是《從語言文明說起》。兩篇作文都要求寫議論文,題型都應該是引申聯想類。這類作文切忌就事論事,而要求考生能夠由表及里,透過現象看到本質。有的考生不明題意,在文中大談公用電話亭的造價如何高,“都是鋁合金的呀!”這樣寫下去是不會深刻的。這兩次作文的論證方法、邏輯層次也可以雷同,但兩篇文章立論的高度應有所區別。如果說前者的文章可為“社會公德”,后者則當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了。在醞釀立意中,對題目或材料中已有的表層意義要準確理解,對其深層含義也要深入發掘。
例如,習作:閱讀下邊這首短詩,寫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讀后感,題目自擬。
雨傘蘇叔陽 你的命運就是陪伴烏云,注定了要一生經受風雨。
你撐開整個身軀,為他人創造一片干凈天地, 卻濕透了,你自己。
練習此文時,有些考生既看到了這首詩的表面意義是“把困難留給自己,把方便讓給他人”,又看到了這首詩的深層意蘊是“經受了陰云風雨也毫無怨言,依然意氣風發,為人民作貢獻。”一些考生以中國人民的偉大兒子鄧小平同志事跡為例,以電視劇《鳳凰琴》中那些為教育事業艱苦奮斗的農村教師為例來闡述,文章寫得情真意切,深刻感人。
一些考生怕語文,說“語文是汪洋大海”,更怕作文,說寫作文“摸不著脈”。于是有的寫幾篇不行就背幾篇范文當“葫蘆”想等到考場再去“畫瓢”;有的寫了寫又覺得水平低,不敢交老師;有的干脆“不管它,到時候再說”……這些情況說明寫作中的心理因素是不能忽視的,考生應當具備良好的寫作心理。
首先,要克服畏難心理,充分看到自己的優勢,增強寫作的自信心。
寫作具有明顯的綜合性。文章并不單純是文字技巧的產物,而是作者的思想水平、認識能力、生活閱歷、理論造詣、詞章修養、寫作心理等方面的綜合體現。事實上,沒有一個考生在上述幾個方面是空白,也就是說,每一個考生都具備一定的寫作素質,都有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在寫作的復習考試中,要揚長避短。寫作是一種艱苦的勞動,為了寫好一篇文章而絞盡腦汁,絕不是夸張。
寫作毅力是整個寫作中的心理支柱。在練習寫作中要有毅力。寫作毅力具體表現為堅持性,即堅持寫完一篇文章和堅持多寫文章。有的考生在備考中一篇又一篇地寫,往往背若芒刺,有時真出了一身汗。考試以后他們切實體會到,任何成績的取得都要付出艱苦的代價,寫作的確是“成如容易卻艱辛”。其次,要克服僥心理和放棄心理,做好寫作的充分準備。一要關心國家大事和社會動態,認真學習和理解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注意自己工作和生活中的啟示,不要“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做模擬題”。二要有意識地把《復習考試大綱》中規定的基本課文作為學習寫作的范本。把新聞記者課文和寫作練習結合起來,學會吸取課文中的精華以充實自己的寫作素養。可根據四種文體的寫作要求,選擇相應的課文作為重點去學習、體味,逐漸把課文的立意、取材、布局、表達等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去。三要適當積累一些寫作素材。四要自己動手寫文章。寫作考試考的是能力,能力是不能傳授的,提高寫作能力的唯一途徑是寫作實踐。
寫作心理是個“軟件”,一般地說,屬于非智力因素,但在復習和考試中起著重要作用。心態平衡,會成為寫好文章的支柱;反之,則會增加潛在的壓力。魯迅先生說得好:“文章得失不由天。”考生要主動地學習寫作,保持良好的心態,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是完全可以寫出好文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