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完形—頓悟說的基本內容
1、學習是通過頓悟過程實現的
苛勒認為,學習是個體利用本身的智慧與理解力對情境及情境與自身關系的頓悟,而不是動作的累積或盲目的嘗試。頓悟雖然常常出現在若干嘗試與錯誤的學習之后,在頭腦中要進行一番類似于“驗證假說”的思索,然后做出外顯反應。只有在清楚地認識到整個問題情境中各種成分之間的關系時,頓悟才會出現。
頓悟是對目標和達到目標的手段、途徑之間的關系的理解。
2、學習的實質是在主體內部構造完形
完形是一種心理結構,是對事物關系的認知。苛勒認為,學習過程中問題的解決,都是由于對情境中事物關系的理解而構成一種“完形”來實現的。
動物領會了食物(目標)和棒子(工具)之間的關系,在視野中構成了食物與棒子的完形,才發生了接棒取物的動作。由此可見,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地進行結構重組、不斷地構建完形的過程。
完形—頓悟學說作為最早的一個認知性學習理論,肯定了主體的能動作用,強調心理具有一種組織的功能,把學習視為個體主動構造完形的過程,強調觀察、頓悟和理解等認知功能在學習中的重要作用,這對反對當時行為主義學習論的機械性和片面性具有重要意義。
但是,苛勒的頓悟學習與桑代克的嘗試一錯誤學習也并不是互相排斥和絕對對立的。嘗試一錯誤往往是頓悟的前奏,頓悟則是練習到某種程度時出現的結果。對于復雜的、創造性的問題解決,大多需要經過嘗試一錯誤的過程,方能產生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