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91麻豆免费免费国产在线_男女福利视频_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小向美奈子_在教室里和同桌做校园h文

第二章  小學生的心理發展與教育

一、內容提要

小學生的心理發展、小學生的認知發展、小學生的人格與社會性發展、個別差異與因材施教。

二、大綱要求

1.識記:童年期心理發展的特征、皮亞杰的認知發展階段的主要內容、自我意識的發展過程、特殊兒童的主要類型及其特征。

2.理解:心理發展、關鍵期、自我意識、社會性認知、認知方式、掌握學習等基本概念、學生的認知差異及其教育涵義。

3.運用:評價埃里克森的人格發展階段理論。

三、重點難點提示

重點:心理發展、關鍵期、認知方式、童年期心理發展的特征等。

難點:皮亞杰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和埃里克森的人格發展階段理論及其在教育上的應用。

第一節 小學生的心理發展概述

    一、心理發展的含義

 1、概念:心理發展是指個體從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個生命進程中所發生的一系列的心理變化。

★例,填空題(山東 2005年 )

心理發展是指從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個生命進程中所發生的一系列心理變化

2、學生心理發展的四個基本特征:連續性與階段性;定向性與順序性;不平衡性;差異性。

1)連續性與階段性

連續性:個體的心理發展是一個逐漸由低級向高級前進的過程,高級的心理是在低級的心理發展的基礎上進行的。

階段性:在特定的心理發展階段,表現為獨特的特點。

2)定向性與順序性

定向性:心理的發展總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

順序性:心理的發展總是具有一定的先后順序。

3)不平衡性

對個體而言,不同心理的各組成成分的發展速度有所不同,比如13歲是口頭言語發展的關鍵期。

4)差異性

個體的心理發展雖然具有一定的規律性與順序,但各種心理機能所能達到的最佳水平、形成的速度、達到成熟水平的時期等因人而異。

例,有人大器晚成,有人少年英才;有人長于數理運算,有人善于言辭。

★例1,單項選擇題(甘肅 2009年 )

在正常條件下,心理的發展總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性,發展的不可逆性,也不可逾越。這是指心理發展的(b

a 不平衡性  b  定向性和順序性       c  差異性   d  連續性

★例2,簡答題(北京  2010年 )

簡述學生心理發展的基本特征。

3、我國對心理發展階段的劃分

    個體的心理發展劃分為8個階段。

    乳兒期(01)

    嬰兒期(13)

    幼兒期(367)

    童年期(67歲~1112)

    少年期(1112歲~l415)

    青年期(1415歲~25)

    成年期(2565)

老年期(65歲以后)

★例,填空題(甘肅 2009年 )

兒童心理發展分以下幾個年齡階段:從出生至1歲為乳兒期;從1歲至3歲為嬰兒期;從3歲至6歲為幼兒期;從6歲至1112歲為童年期;從1112歲至1415歲為少年期

() 童年期和少年期的主要心理特征

1. 童年期(67歲一1112)

又稱學齡初期。這是一個人一生發展的基礎時期,也是生長發育最旺盛、變化最快、可塑性最強、接受教育最佳的時期。

學習開始成為兒童的主導活動,從口頭言語逐步過渡到書面言語;

思維開始從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過渡到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但抽象邏輯思維仍須以具體形象為支柱;

個性的發展占有重要地位,自我意識進一步發展,對道德概念的認識已從直觀具體的、比較膚淺的認識逐步過渡到比較抽象的、比較本質的認識。

2.少年期(1112歲一1415歲)

   又稱學齡中期。這是個體從童年期向青年期過渡的時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點。

充滿著獨立性和依賴性、自覺性和幼稚性錯綜的矛盾;

抽象邏輯思維已占主導地位,但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體形象作支柱;

心理活動的隨意性顯著增長,獨立性強烈。

社會高級情感迅速發展,道德行為更加自覺,但因自我控制力不強,常出現前后自相矛盾的行為。

到了1415歲,個體發展進入青年初期,個體在生理上、心理上逐步與成人接近。

三、小學生心理發展的教育含義

    (一)學習準備

1、概念

學習準備是指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或心理發展水平對新的學習的適應性,即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那些促進或妨礙學習的個人生理、心理發展的水平和特點。

2、兩個維度

縱向的方面是指從出生到成熟的各個年齡階段的學習準備。

橫向的學習準備是指每個年齡階段出現的各種內部因素相互影響、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個動力結構。

(二)關鍵期

1、概念

關鍵期:是指身體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機能和能力最適宜于形成的時期。

在這一時期中,對個體某一方面的訓練可以獲得最佳成效,并能充分發揮個體在這一方面的潛力。錯過了關鍵期,訓練的效果就會降低,甚至永遠無法補償。

 2、幾個關鍵期:

口頭言語發展(2歲)、形狀知覺形成(4歲)、學習書面語言(45歲)

兒童的行為學習與動物的完全依賴本能的學習不同,即使錯過了關鍵期,有的能力經過補償性學習仍有可能獲得,只是難度要大得多。所以,任何的教學都應該在關鍵期內進行,我們應抓住關鍵期的有利時機,及時進行適當的教育,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1,名詞解釋(湖北 2009年 )

關鍵期:

★例2,材料分析題(浙江  2008年 )

1920年,在印度加爾各答東北的一個名叫米德納波爾的小城,人們發現了二個“狼孩”,這兩個“狼孩”被送到米德納波爾的孤兒院去撫養,還給他們取了名字,大的叫卡瑪拉,小的叫阿瑪拉。在孤兒院里,人們首先對他們進行了身體檢查,發現他們身體的生物系統是正常的,雖然營養不良。人們還發現這兩個狼孩雖然長得與人一樣,但行為舉止卻完全和狼一樣,他們白天睡覺,夜晚活動,常常像狼那樣嚎叫,他們用四肢爬著走路,用手直接抓食物送到嘴邊吃。于是研究者就在人類的正常社會環境里對其進行訓練,教他們識字,教他們學習人類的基本行為方式和生活技能。然而,其中阿瑪拉不幸死亡,卡瑪拉在四年之后(大約十一二歲)才開始能夠講一點點話,智力水平也才相當于一個普通的嬰兒的智力水平。

試用有關的教育心理學原理對此案例進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