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外科學講義
考情分析,整體把握
執業醫師的分數線:360到370左右,而報名的人數卻是不斷上升,難度系數增大。增大的趨勢,在一些小科上做手腳。尤其外婦兒。
從上面我做的圖可以看出:中醫外科50分左右。
題型:a1型題、a2型題、b1型題。
技巧:五句話
一、知己知彼,二、避輕就重,三、知難而退,四、從易到難,五、從難到易
中醫外科學出題方向
①緒論考點 ②鑒別診斷 ③辨證論治
④別稱 ⑤分期、分級 ⑥常用方劑
第一部分 緒論考點
第一單元:中醫外科學發展概況
重點的7條內容:
1.第一部外科學專著:《劉涓子鬼遺方》 龔慶宣 “辨膿”
2.最早用含碘食物治療甲狀腺疾病: 《肘后備急方》
3.最早用蔥管導尿,動物肝臟治療夜盲:《千金方》 孫思邈
4.創傷的專著:《世醫得效方》危亦林,懸吊復位法
5.第一部梅毒病專著 :《霉瘡秘錄》
6.明清三大派
•正宗派 明·陳實功 《外科正宗》“列證最詳,論治最精”“強
•調脾胃”
•全生派 清·王維德 《外科全生集》“陰陽”為核心,創“陽和湯,陽和解凝膏,犀黃丸(牛黃、麝香、乳香、沒藥),小金丹”。
•心得派 清·高錦庭《瘍科心得集》提出“三焦辨證
7外治法之大家:吳師機
次重點的幾個補充:
1《周禮-天官》中所載“瘍醫”即外科醫生。
2《五十二病方》是我國現存最早的醫書,有外科疾病和治療的記
載。
3《內經》中“膏粱之變,足生大丁”,“丁”指“疔”,并最早提
出了截趾手術。
4張仲景對于外科“腸癰”“寒疝”等的診治,還提出著名的方劑
“大黃牡丹皮湯”“薏苡附子敗醬散”等。
5王燾《外臺秘要》
6王懷隱《太平圣惠方》提出“五善七惡”。砒劑治療痔核。
例題分析
1、《劉涓子鬼遺方》的作者是()
a危亦林 b龔慶宣 c葛洪
d王懷隱 e王燾
答案:b
2、世界上最早用含碘食物治療甲狀腺疾病的記載見于()
a《五十二病方》
b《肘后備急方》
c《劉涓子鬼遺方》
d《諸病源候論》
e《千金方》
答案:b
3、集膏藥之大成的文獻的書籍是()
a《理瀹駢文》
b《外科全生集》
c《外科正宗》
d《外科精義》(金元,齊德之 )
e《外科理例》
答案:a
b型題:
a陳實功 b王維德 c高錦庭
d齊德之 e陳自明(《外科精要》)
4、明清“正宗派”的代表醫家是()答案:a
5、明清“全生派”的代表醫家是()答案:b
第二單元 中醫外科學范圍、疾病命名及基本術語
•命名原則易錯:
•①部位、穴位命名。由于古代部位的稱法與現代差異較大,當我們
針灸穴位記憶不清時易混。如對口疽只部位命名,在頸部。子癰,子在古代為“腎子”即陰囊附睪等。
②疾病的特征、形態命名及含兩種以上命名原則,這些都容易錯。
總的分類:
部位命名:乳癰、子癰、對口疽
穴位命名:人中疔、委中毒、膻中疽
臟腑命名:腸癰、肝癰、肺癰
病因命名:破傷風、凍瘡、漆瘡
形態命名:蛇頭疔、鵝掌風
顏色命名:白駁風、丹毒
疾病特征:爛疔、流注、濕瘡
范圍大小命名:癤、癰
病程長短:千日瘡
傳染性命名:疫疔
兩種以上的命名原則的有:乳巖、腎巖翻花即有部位又有特征。
術語:
•瘍:一切外科疾病的總稱。
•瘡瘍:廣義指一切體表外科疾病的總稱。狹義的指發于體表的化膿
性疾病。
•腫瘍:體表外科疾病,尚未破潰的腫塊。
•潰瘍:指一切外科疾病破潰的創面。
•胬肉:瘡瘍潰破之后出現過度增生,高于創面或者翻出瘡口之外的
腐肉。但是和眼科所說的“胬肉攀睛”不同。
•護場:提示有無正氣。瘡瘍的正邪交爭中正氣約束邪氣形成的局部作腫范圍。
•根盤:腫瘍基底部周圍的堅硬區,邊緣清楚。根盤收束多為為陽證 ,散漫平塌者多為陰證。
•根腳:腫瘍基地的根部。一般多用于粟粒狀膿頭、如釘丁之狀的疔的描述。根腳收束多為陽證,軟陷為成膿,散漫或者塌陷可能走黃。
•應指:患處化膿,用手指按壓的波動感。
•痰:
•a皮里膜外b軟如棉,硬如饅c囊性感
•分類:體表的腫塊或者瘡癆性的疾病。流痰(骨關節)、子痰(附睪)、痰核瘰疬(頸部)、痰包等。
•結核:
•a.結核累累,有如串珠
•b.乳中結核,形如梅李(乳核指乳腺良性腫瘤)
•巖:a.堅硬如石 b.凹凸不平 c.固定不移 d.潰后如翻花、洞穴。
癰:氣血被邪毒阻滯而發生的化膿性疾病。
外癰:生于體表皮肉之間的化膿性疾病。
內癰:生于臟腑的化膿性疾病。
【臨床特點】:生于皮肉之間,以局部光軟無頭,紅腫疼痛,結塊范圍多在6~9cm大小,發病迅速,易腫、易潰、易斂,或有惡寒、發熱、口渴等全身癥狀為主要表現的急性化膿性疾病。 相當于西醫的皮膚淺表膿腫、急性化膿性淋巴結炎。
而西醫所說的“癰”,和我們中醫的“有頭疽”對應。